English

专利申请因何在企业受到冷遇

1999-12-28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李海霞 我有话说

今年12月,正值北京市专利管理局成立15周年,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15年来的专利申请业已从1985年的1件上升到了今年的7万件。纵观7万件专利申请,有一数字引人深思,北京大约有80—90%的企业专利申请竟为“零”,也就是说多少年来北京有这么多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专利申请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国外专利申请大部分都是企业,但北京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对专利申请总是显出冷漠的表情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只想快速获取,不愿先期投入,企业看重的是产品投入就能见效益,拿出东西就能挣钱,根本不重视技术创新,因技术创新要先期投入,且投入后不一定能当即见效,科技发明、创新改造、新产品能否站住市场,都是未知数,有些企业领导对此接受不了,所以一般不愿意花精力组织人员去搞创新,没有创新自然就没有专利申请的问题。有人形象地说,搞创新好比科学实验,不可能都成功,但北京企业有些领导怕失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观念问题,有些企业负责人从观念上就不愿意创新,自然不重视专利申请。由于领导不重视技术创新,导致职员搞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就是恶性循环。即使职员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发明也不愿意拿给企业。

据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为止通过技术创新给单位带来上千万美金和上百万元效益的个人有不少,但个人得到的奖励与个人所创造的巨额效益不成比例,这种状况在企业中普遍存在。1998年某个单位曾给某研究人员个人奖励几十万元人民币,因为他搞的“聚丙烯N型催化剂”技术转让给美国菲利浦公司,收取外汇高达1500万美金,单位奖励几十万元人民币的举措在当时是作为新闻在报上大加宣传的,可想而知,我们在对个人奖励这点是存在差异的。有关人士介绍,在国外,企业非常重视个人发明创造,国外企业的职员一旦有了发明都愿意交给企业,因为他个人得到的奖励要比他自己留着专利合算得多。同时我们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还有一个心理问题需要解决,他不能接受把钱都让一个人挣走的现实。由此,严重打击了企业人员以企业名义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造成北京企业专利申请量上不去。

由此,北京市专利管理局的同志说,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使人们愈加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企业如何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上做文章,值得深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